当毛茸茸的小可爱摇着尾巴闯入生活,满心欢喜迎接的同时,清洁难题也随之而来。从地板上的毛发,到角落里的爪印,养狗家庭的清洁战场似乎永无止境。但你是否知道,有些看似有效的清洁方式,实则是暗藏隐患的 “清洁雷区”?这些误区不仅可能让清洁工作事倍功半,更可能威胁到狗狗的健康与安全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,看看这些清洁雷区,你是否已经不小心踏入?
01.被忽略的隐患:狗狗排泄物
狗狗的排泄物是家中卫生的一大 “定时炸弹”,却常常被主人忽视。狗狗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 ,像大肠杆菌、葡萄球菌等,这些细菌一旦大量繁殖,不仅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,还可能通过空气传播,威胁家人健康。有研究表明,不及时清理的狗狗粪便,在 24 小时内细菌数量会呈指数级增长。
而且,狗狗粪便还可能携带寄生虫卵,如蛔虫卵、绦虫卵等,如果家人不小心接触到被污染的地面或物品,虫卵就有机会进入人体,引发健康问题。很多主人在狗狗排便后,没有及时清理的习惯,要么想着等会儿再处理,要么觉得一点点粪便无关紧要。还有些主人虽然清理了,但处理方式不当,比如直接把粪便丢进下水道,这不仅容易造成管道堵塞,残留的粪便还会在下水道中继续滋生细菌,污染整个排水系统 。
02.洗澡越多越干净?大错特错
很多主人秉持着 “干净至上” 的原则,觉得狗狗洗澡越频繁就越干净,殊不知这是个严重的误区 。狗狗的皮肤和人类不同,它们的皮肤表面有一层油脂,这层油脂就像是一层天然的保护膜 ,能够防止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的入侵,还能保持皮肤的水分。然而,频繁洗澡会将这层油脂过度清洗掉,破坏皮肤的保护屏障 。一旦皮肤失去了这层油脂的保护,就会变得脆弱,容易引发干燥、瘙痒、脱毛等问题,还大大增加了患皮肤病的风险。
那狗狗多久洗一次澡才合适呢?这需要根据季节、狗狗的活动量和品种来决定。一般来说,夏季天气炎热,狗狗出汗多、活动量大,毛发也更容易脏,一个月可以洗 2 次澡 。但要注意洗完澡后一定要及时吹干毛发,防止狗狗着凉。冬季天气寒冷,狗狗皮肤油脂分泌减少,皮肤和毛发更加干燥脆弱,洗澡频率可以控制在每 1 – 2 个月一次 。如果狗狗经常在户外活动,接触泥土、灰尘较多,洗澡频率可以适当增加;如果狗狗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活动,接触外界污垢较少,洗澡次数则可以相应减少 。
03.错误的消毒方式
为了给狗狗和家人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,很多主人会定期给家里消毒,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。然而,在消毒过程中,不少主人却走进了误区,使用了不恰当的消毒产品和方法 。有些主人为了图方便,直接使用 84 消毒液等人类常用的消毒剂来清洁狗狗的生活区域 。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,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,虽然消毒效果显著,但对人和宠物的呼吸道都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。狗狗的嗅觉比人类灵敏得多,对气味也更加敏感,84 消毒液刺鼻的气味会让狗狗感到不适,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,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 。而且,如果 84 消毒液稀释比例不当,残留的化学物质还可能对狗狗的皮肤造成伤害,导致皮肤干燥、瘙痒、脱毛等问题 。
为了避免这些问题,主人在选择消毒剂时,一定要选择宠物专用的消毒剂 。这些消毒剂经过特殊配方设计,成分温和,对狗狗的皮肤和呼吸道刺激性小,既能有效消毒,又能保障狗狗的健康 。在使用消毒剂时,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使用,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。消毒后,要及时通风换气,让残留的消毒剂气味尽快散去 。
04.忽视的日常清洁:狗窝、玩具与餐具
除了以上容易被忽视的卫生问题,狗窝、玩具和餐具也是容易被主人忽视的卫生死角 。狗窝是狗狗休息和睡觉的地方,温暖又封闭,容易滋生细菌和螨虫 。如果长期不清洁,狗窝就会散发难闻的气味,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。狗狗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休息,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,增加生病的几率 。不同材质的狗窝,清洗方法也不一样 。棉质狗窝,可以先用吸尘器吸去表面的毛发和灰尘,然后用宠物专用洗衣液浸泡 30 分钟,再用刷子轻轻刷洗,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,放在阳光下晒干 。塑料狗窝则可以直接用湿布擦拭,顽固污渍可以用稀释后的宠物专用消毒剂清洗 。对于那些无法拆卸清洗的狗窝,可以定期拿到室外拍打,让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 。
狗狗的玩具也是细菌的 “温床”,它们经常会把玩具叼在嘴里玩耍,玩具上沾满了口水和细菌 。如果不及时清洗消毒,狗狗在玩耍过程中,就很容易把这些细菌吃进肚子里,引发肠道疾病 。毛绒玩具可以用温和的洗涤剂手洗或机洗,水温不宜过高,洗完后要充分漂洗干净,确保洗涤剂无残留,然后放在阳光下曝晒,利用紫外线杀菌 。橡胶和塑料玩具可用湿布擦拭表面,去除污垢和口水痕迹;对于缝隙和孔洞处,可用小刷子配合清洁剂清洁 。硬质的塑料玩具也可以用稀释后的宠物专用消毒液浸泡消毒,但浸泡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。
还有狗狗的餐具,每次进食后都会残留食物残渣,如果不及时清洗,很快就会滋生大量细菌 。有研究表明,狗狗餐具上的细菌数量在饭后 1 小时内就会迅速增加 。长期使用不清洁的餐具,狗狗容易患上口腔疾病和胃肠道疾病 。所以,狗狗每次吃完饭,主人都应该及时清洗餐具,最好每周用开水煮 15 – 20 分钟,进行彻底消毒 。
05.毛发清理的常见失误
养狗家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,莫过于无处不在的狗毛了。在换毛季,家里更是仿佛被狗毛 “攻占”,沙发、床铺、地板,甚至空气中都漂浮着狗毛 。不少主人在清理狗毛时,常常会陷入误区,认为用扫帚简单扫一扫就能解决问题 。然而,扫帚虽然能清理掉一些较大的毛发团,但对于那些细小的绒毛,扫帚却无能为力 。这些细小的狗毛不仅会残留在地板缝隙、角落,还会在清扫过程中被扬起,漂浮在空气中,不仅影响室内美观,还容易被人吸入呼吸道,引发过敏等健康问题 。
定期给狗狗梳理毛发也是减少狗毛在家里乱飞的重要措施 。在换毛季,每天给狗狗梳毛,可以及时去除已经脱落的毛发,避免它们在家里到处散落 。梳毛时,要选择适合狗狗毛发类型的梳子,从头部开始,顺着毛发的生长方向梳理,动作要轻柔,避免拉扯到狗狗的皮肤 。
06.驱虫这件 “小事”
在养狗过程中,很多主人会把驱虫当作一件 “小事”,觉得偶尔不驱也没关系,或者看到狗狗身上没有明显的寄生虫,就认为不需要驱虫 。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!狗狗每天外出玩耍,在草丛里奔跑、和其他狗狗互动,很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寄生虫 。像跳蚤、蜱虫、螨虫等体外寄生虫,不仅会让狗狗皮肤瘙痒、脱毛、发炎,还可能传播疾病 。而蛔虫、绦虫、钩虫等体内寄生虫,则会在狗狗肠道内寄生,抢夺营养,导致狗狗消瘦、贫血、腹泻,严重影响狗狗的健康发育 。
更可怕的是,有些寄生虫还会传染给人类,危害家人的健康 。比如弓形虫,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、流产;儿童感染蛔虫,会影响生长发育,出现腹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 。
所以,定期给狗狗驱虫是非常必要的。一般来说,幼犬建议每月进行一次体内外驱虫 。因为幼犬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,更容易感染寄生虫 。成年犬可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,每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 。如果狗狗经常去野外玩耍、接触流浪动物,或者生活环境比较潮湿、卫生条件较差,驱虫频率还需要适当增加 。在选择驱虫药时,要选择正规品牌、口碑好的产品,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 。
告别误区,开启健康养宠
养狗是一件充满欢乐与温暖的事,但这背后的卫生问题可不容忽视。从狗狗的排泄物到驱虫,这六大卫生误区,你中招了吗?别担心,现在改正还不晚。只要我们多留意、多学习正确的养护知识,就能为狗狗和家人营造一个干净、健康、温馨的家 。让我们一起告别这些卫生误区,开启科学养宠、健康生活的新篇章吧 !
【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,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】
图片来源于千图网